MOA人才网

南极温室蔬菜在崇明有块“样板田”

发表于:2024-04-27 作者:MOA人才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7日,每天上午,在南极长城站的蔬菜温室内,科考队员都会检查蔬菜的生长情况,他们把成熟的蔬菜摘下,拿到厨房烹饪,而对于"生长不良"的蔬菜,则会通过远程连线,请在崇明温室的农业专家进行指导和"救治"。 专家远程
  每天上午,在南极长城站的蔬菜温室内,科考队员都会检查蔬菜的生长情况,他们把成熟的蔬菜摘下,拿到厨房烹饪,而对于"生长不良"的蔬菜,则会通过远程连线,请在崇明温室的农业专家进行指导和"救治"。   专家远程连线解决种植难题   记者了解到,由于极地气候恶劣,以往科考队员无法吃到新鲜蔬菜,为改善这种情况,2014、2015年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温室相继建成,但要在温室里种出新鲜蔬菜,不仅需要先进的温室栽培技术,还要有可供参考、复制的"样本"。机缘巧合下,生态崇明被相中,成为南极温室种菜的"样板田"。   在南极温室建立之前,上海市科委与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考察研究,最终选择在崇明建成同比例的全透光温室进行试验。记者日前来到位于港沿镇鲁玙村的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极温室"预研究的"样板田"就在这里。   这是一个36平方米的全透明封闭温室。基地内,市农科院的农业专家何立中博士介绍,温室外部采用制造飞机舷窗的中空透明塑料板建造,透光率超过90%,保温性能好,内部则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由蔬菜种植自控系统自动控制灌溉泵、温度湿度、培植灯和营养液等,这使得蔬菜生长更加"精准快"。   经过前期试验成功后,目前,南极温室"复制"崇明温室的生产过程,科考队员在农业专家指导下,掌握运用相关栽培技术,已实现蔬菜"自给自足"。   "生菜叶发黄?""黄瓜藤蔓上的绿叶变卷?"若在南极温室的科考人员遇到种植难题,"崇明温室"的农业专家可进行远程解答。"两个温室站内均装有摄像头,科考队员把采集到的图像及电脑数据传回'崇明温室'内,供专家指导和诊断分析,确保'南极温室'的蔬菜健康成长。"何立中说。   地下水源可开发利用   "样板田"为何会选择落户在崇明?其实答案很简单。"崇明是生态岛,很适合生产新鲜蔬菜。"何立中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崇明拥有特殊的地质条件,其地下水源能可供开发和利用,让温室运转更为低碳。这也符合节能、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于是,在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市农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在港沿镇组建了这个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极温室"样板田"也在这里落地。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里冬季的蔬菜生长情况可为南极温室的蔬菜种植提供参考。"何立中告诉记者,崇明温室应用地源热泵采暖及降温技术,利用水与地能进行冷热交换来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热量释放出去,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通过这种"热交换"循环系统,既降低了废气排放,又保障了崇明温室的正常运作。   崇明农产品有望进南极   嫩绿的小黄瓜、圆溜溜的小番茄、绿油油的生菜……如今,南极温室站内郁郁葱葱地生长着5种蔬菜,蜿蜒的藤蔓爬满整个屋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何立中打开手机,给记者展示"南极温室"内的照片。他感慨地说,以往,科考队员一年所需的蔬菜仅靠"雪龙"号从国内和澳大利亚等途经国家补给,不仅成本高昂,且储存时间有限。当南极进入漫长的冬季,科考队员仅能依靠脱水蔬菜越冬。现在,"雪龙"号只需一年一次运送蔬菜种子、肥料、基质等,科考队员就可通过自足自给的方式,享用新鲜可口的蔬菜。   "这得益于在崇明的这块'样板田'。现在,'南极温室'每月可产36公斤以上蔬菜,供18个科考队员正常食用。"何立中告诉记者,新鲜采摘的蔬菜,立马就能下锅。   何立中还向记者透露,未来,他们还将对蔬菜品种和栽培技术进行改良,诸如黄金瓜、白扁豆等崇明特色农产品,有望飞往南极,端上科考队的餐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