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A人才网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全卷练习(4.19)

发表于:2024-04-28 作者:MOA人才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8日,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1.作家守卫记忆,提供连贯的叙述,在一些时候提供意见,正面临两种危险的趋势。一方面。社会的上空仍有着很强的来源于政治与财富的压制性,无论国家、个人还是社会都选择一部分记忆,压迫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作家守卫记忆,提供连贯的叙述,在一些时候提供意见,正面临两种危险的趋势。一方面。社会的上空仍有着很强的来源于政治与财富的压制性,无论国家、个人还是社会都选择一部分记忆,压迫另一部分记忆,把这些记忆统一与固化,通过强大的宣传灌输给每个人,用这种单一的集体化记忆取代个人记忆;另一方面,蜂拥而来的碎片式信息,正在瓦解逻辑,消除记忆的深度,我们都不自觉地沦为了"现代文盲"。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政治与财富束缚了作家的自由表达
B.文学在逐渐丧失叙事广度与深度
C.文学记录历史的作用日渐衰微
D.信息的碎片化使文学趋于肤浅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2.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同在一个笼子里,共有88个头,244只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鸡比兔多10只 B.兔比鸡多10只
C.鸡与兔一样多 D.鸡比兔多20只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3.按甲乙双方协议由乙方承建的某跨江大桥尚未完工就发生倒塌事故。在对事故原因的民意调查中发现,68%的人认为是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差;32%的人认为是违章操作;20%的人认为原因不清,需深入调查。
下列选项中,最能合理地解释上述看来包含矛盾的陈述的是( )。
A.调查的操作出现技术性差错
B.有的被调查者后来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C.有的被调查者认为事故的发生既有材料质量差的原因,也有违章操作的原因
D. 很多认为原因不清的被调查者实际上有自己倾向性的判断,但是不愿意透露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715元,增长25.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01元,增长22.7%,其中,食品支出2107元,增长16.8%。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629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561元,增长11.0%,其中,食品支出4828元,增长14.8%。

4(1).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比值为( )。
A.16.8% B.18.8% C.19.8% D.21.1%
(2).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与上年相比约( )。
A.增加了1个百分点 B.减少了1个百分点
C.增加了0.1个百分点 D.减少了0.1个百分点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下列哪一年增长金额最高?( )
A.2006年 B.2007年
C.2008年 D.2009年
(4).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是同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的( )倍。
A.2.29 B.B.33 C.2.48 D.2.57
(5).能从上述材料中推出的是( )。
A.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大于2007 2011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B.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相同
C.2011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与生活消费支出的比)较上年变大了
D.2006-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

第五部分 常识判断
5.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B.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C.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并应当发给选民证
D.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

1.【答案】B。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由第一句可知文学见证历史的功能正在面临两方面的挑战.其一是意见的多样性受到压制,集体化记忆取代多样的个人记忆;其二是不具逻辑关系的碎片式信息瓦解了文学叙事的逻辑性进而消除记忆的深度。B项是对这两方面内容的准确概括。本题答案为B。

2.【答案】D。解析:设笼子里全部是鸡,那共有88×2=176只脚,因此笼子中有兔子(244-176)÷2=34只,故鸡为88-34=54只,因此鸡比兔多54-34=20只。

3.【答案】C。解析:题干的矛盾在于认为是各种原因的人所占比例相加大于100%。如果数据无误,则必然是三个数据有重叠。观察三个原因,"原因不清"与另外两个是全异关系,所以只能是有些人既认为是材料质量差,又认为是违章操作。因此C项可以解释题干的矛盾。

4(1).B[解析]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是3715÷(1+25.6%)≈2957.8(元),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是17629÷(1+12.1%)≈15726.1(元),其比重为2957.8÷15726.1×100%≈18.8%。
(2).A [解析]2011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4828/14561)×100%≈33%;2010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4828/(1+14.8%)]/[14561/(1+11.0%)] ×100%≈32%;两者相差33%-32%=l%,即2011年与上年相比约增加了1个百分点。
(3).B[解析]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的金额是12192-12192÷(1+13.5%)≈1450(元);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的金额是14265-12192=2073(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的金额是16305-14265=2040(元);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的金额是17811-16305=1506(元),比较可知2007年增长金额最高。
(4).B [解析]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是同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的4828/(1+14.8%)÷2107/(1+16.8%)≈2.33倍。
(5).D[解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2011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4.1%+13.2%+8.5%+14.2%+19.3%)÷5≈13.9%>13.2%,A项错误。
2006-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3.5%+17.0%+14.3%+9.2%+12.0%+14.3%)÷6≈13.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1.1%+14.1%+13.2%+8.5%+14.2%+19.3%)÷6=13.4%,B项错误。
2011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2107÷5901×100%≈35.7%,2010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2107÷(1+16.8%)]÷[5901÷(1+22.7%)]×100%≈37.5%,C项错误。
2006-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增降降降增增,D项正确。

5.D[解析]根据《选举法》第50条规定,罢免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该法第30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该法第27条规定。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并应当发给选民证。该法第9条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所以D项错误。

0